第94章(2 / 3)
陈夫子道:“你直接去府学门口值守室同值守教官说一声,让他通知女校书。”
为了避免出事,不止文清苑的夫子都是女校书,他们这边的汉子学子们一律不许往那边去。
谢景行拱手对着陈夫子行了一礼,“多谢夫子,我现在便去值守室一趟。”
出门时,他隐约听到休息室负责其他课室的教官问陈夫子,“这就是你们课室那位县试、府试双案首谢景行?”
陈夫子笑答:“是啊,正是他。”
“学业如何?”
“是个可造之才,且他还有一记笔记之法,教授给了丙十班学子,今日课室学子学习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。”
今日陈夫子在授课时,发现课室的学子们听课时有所不同,一改往日他讲而学子只抄着手听的习惯,在他讲时,人手一只毛笔,他讲到关键处时,学子会在对应的地方书写几笔。
他一时好奇便去看了看,没想到课室每位学子都将他所讲在书页上做了简短标记,同谢景行一样,都是标记的自己不甚明白的地方。
课室十几号人,有没来得及记下的也可以相互对照,这样就能将他讲授的内容熟记在心。
经他询问,是谢景行所传授的方法。
陈夫子捋了捋胡须,想到此,他不禁对丙十班学子下月度的考核成绩有了些期待。
府学每月月末会进行一次考核,之后会在全府学进行排名,若是连续五次排名比本身所处班级等级高一个层级,便可以升级。
丙级班可以去往乙级班,乙级班也可以升往甲级班。
同样的,如若连续五次排名都往下掉了一个层级,也会由甲级班掉落去乙级班或丙级班。
府学三个层级的班级,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范围不同。
丙级班还在研习基础的四书五经,而去往乙级班之后,除了基础的四书五经研习之外,还需要花费时间延习本经。
《大炎朝会典·学校》有明确规定,科举考试以经学取士,不过大炎朝科举考试要求学子们通四书,五经中只需选取一经为本经即可。
在古代这种以四书五经为权威的科举考试中,通晓五经便站在了整个大炎朝读书人的顶层,而绝大多数学子也不过是专修一经罢了。
府学绝大多数都是秀才,秀才接下来要参加乡试,乡试考五经试乃是分经考,要想在乡试中取得好成绩,必是需要精通本经的。
甲级班除了研读本经之外还会扩大研修范围,如《说文》《尔雅》,甚至还有子学常用书籍《荀子》《庄子》《老子》《韩非子》,以及历代史学和国朝故事。(注)
要在科考中推脱颖而出,考取进士之身,须得通晓古今并将其化己用,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、《性理大全》、《资治通鉴纲目》、《大学衍义》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、《文章正宗》,及当代诰、律、典制等书都要涉猎。(注《大明会典·学校》)
童试难,乡试更难,越要在更高级的考试中得到名次,修习范围便越广泛,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,才能写出典实纯正的策论,入得了考官的眼。
丙级班已是许久无人升等了,陈夫子唯愿丙级班人数能更少些,这便说明他们府学学子的学力都有所提升。
通州府文风在整个安平省境内并不昌盛,甚至可以说是文风最薄弱的省份。
这也与前几任知府有关,学政由京里直接指派,三年一任,本地学子却都在知府治下,知府的态度或多或少也会影响治下文教之风。
安平城辖下八府七十二县,其中文风最鼎盛的是与通州府毗邻而居的清河府,每次乡试所取举人名额,十之六七都由清河府瓜分。
想到此,陈夫子心中哀叹一声,希望新任知府大人到任后能有所改善。
不过陈夫子此时心中最为期盼的,还是在谢景行的引导下,学风改善的丙十班下月末考核的成绩。
为什么不是本月月底?谢景行不过才来了两天,笔记之法使用日短,最快也要到下月末才会有所成效。
若是效果好,陈夫子准备向山长提议,将记笔记之法推广到整个府学。
说不定下次乡试,通州府也能多取几位举人。
谢景行已经离开夫子的休息室,他可不知道陈夫子对他的笔记之法抱有如此大的期许,甚至都已经联想到乡试上头。
他到了府学山门旁的小院,找到今日府学的值守教官。
巧合的是,今日值守教官正是上次他来府学报名时遇到的那位贺教官。
贺教官听见他的动静,抬头看向他,问道:“谢景行,来此有何事?”
没记错的话,这位谢同学已经入学有三日,怎么还会来值守室?
值守室一般只负责接收府学新学子,以及送别已毕业学子。
谢景行微笑走近,恭谨地说:“夫子,学生要为家中哥儿弟弟报名入学考试,劳烦夫子通禀女校书。”
贺教官将手上的书籍放下,“你在此等候片刻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