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本就不是甚么值钱东西。”

小吏心说东西不值钱,但到了伯爷这个份儿上,还能因为偶然听他们念叨哪家兄弟的老娘伤了身子怕是要不成了,便特意请了相熟的太医悄悄上门帮着看诊,还帮着家里其他人找个挣钱的伙计,却不叫人伸张,就已经比堂上坐的那些大老爷们好太多了。

伯爷甚至知道他们当差是没有早食补助,很多人为了省钱早上都是饿着干活儿的后,还特地每天专门给他们带早食。

偏伯爷还表现出一副完全不在意“老爷有的是钱,赏给你你就收着”的模样,更是让人心里熨帖的不知说什么好。

是不是真的把他们当人看,他们心里能没有一杆秤吗!

外头很多人都笑伯爷当的是“吃干饭”的糊涂官儿,万事不管,只等着领俸禄。

可在他们看来,伯爷这官儿当的,一没有祸害百姓,二来既不贪功还愿意把活儿放心交给下面人去办,三对身边的所有人和和气气,从来也不和谁红脸。

是再好没有的官儿了。

想着这些,小吏在松开伯爷胳膊退回去前,低声说了一句:

“似是运往丘城的粮草出了问题,太子殿下一早就发了好大脾气,大人万万小心。”

秋东应了一声,面上看不出担忧,慢悠悠又咬了一口肉夹馍往内堂走去。

老远就听见太子在里面发脾气:

“现在谁来给本殿下一个说法?好好的粮草从京城运出去,结果到了那边变成一堆堆沙土,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?知道前线战况有多危急吗?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吗?万一耽搁了军情尔等万死难赎期罪!

三皇弟若因此出了问题,本殿下要你们的脑袋!负责丘城粮草的是谁?”

秋东点点头,三皇子确实在丘城,这话也没错。在周遭人看死人的眼神中继续不紧不慢往前走,咽下最后一口肉夹馍。

随后秋东听见里面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:

“可不正是保山伯顾大人。”

太子在场中环视一圈儿,没见着保山伯的人影,更气愤了,拍着桌子怒吼:

“他人呢?平日不着调就算了,发生了这么大的事,他还怎么心安理得迟到的?当这衙门是他家开的吗,想来就来想走就走,视朝廷法度如无物,他眼里还有陛下,还有本殿下这个太子吗?”

这指责已经很重了,当场就呼啦啦跪了一地的人,嘴里全是“请太子息怒”的声音。

秋东一脚踏进大堂,与太子四目相对,就听对方很是大义凛然的来了一句:

“顾大人来的正好,想来发生了甚么你也已知晓,此事关系重大,断没有隐瞒的可能,本殿这就给父皇上折子告知此事,如何处置全看父皇决断!”

说罢不看秋东,声音沉沉的对所有人道:

“都起来吧,为今之计,咱们还是想想如何将功补过,给丘城再送一批粮草过去。”

所有人哗啦啦起身,绕过秋东,围在太子身边,好不热闹。

一时间秋东好似成了病毒,周身三尺之内成了无人区。

养肥了吃

丘城那边正和魏国打的你死我活, 何况那里还有陛下的三皇子,出了这种事谁能不紧张?便是平日和秋东关系不错的此时也不敢往他跟前凑,免得被一并迁怒。

总体而言, 但凡明白此事重要性的人都知道,秋东此次不死也得脱层皮。

陛下那边的反应也很迅速, 早朝没下便让人宣秋东过去自辩。

说是自辩,其实就是问话, 身后还跟着两个手持武器的禁卫军押送, 一副生怕秋东跑了的样子。

小吏们见秋东被气势汹汹的押走, 有人反应快, 悄悄上顾家去报信,希望顾家能尽早想办法,别让伯爷那般的好人遭难。

顾家如今是老管家管事, 顾长安被关在书房读书,顾长念每天除了要完成固定的功课外, 还得帮她哥种地, 要没人特意提醒, 这两人都无法知晓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
今儿也是一样,老管家客客气气送走了好心报信的小吏, 让人关上大门, 该干嘛干嘛, 甚至还吩咐心腹之人:

“让人守着少爷和小姐那边, 若是谁敢在小主子跟前多嘴胡说,哼……”

因此顾家安宁的不像样, 完全不似是知道他家老爷要大祸临头的样子。

事实上他家老爷即便面对皇帝, 面对满朝大臣,也没大祸临头的自觉。

皇帝高坐明堂, 冕珠之下看不清喜怒,大殿内一片肃穆,只听他威严的声音从上而下:

“保山伯,你可知罪?”

秋东顶着没有一丝皱纹却满头银发的脸,很是真诚道:

“臣不知。”

大太监立马上前一步,用拂尘指着秋东,尖利的声音道:

“放肆!”

秋东只好用充满了无奈的语气道:

“既然陛下听不得实话,那,臣知?”

见他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