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3章(1 / 2)
&esp;&esp;这个御史的官缺,最终便落到了这位胆大银子多的曹御史身上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五万两?”
&esp;&esp;昭和殿内,姜韶华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字条,冷笑了一声:“张尚书好大的胃口。也不怕撑着了。”
&esp;&esp;此时,殿内只有宋渊和陈长史,另有马耀宗和陈瑾瑜。这四人,都是姜韶华的铁杆心腹。
&esp;&esp;马耀宗在吏部领着差事,之前跑了一趟淮阳郡,回来之后就去吏部报到。这些日子,他在吏部没做什么具体差事,就是伸长耳朵睁大眼睛,该看到的总能看到一些,能听到的便也听了一些。
&esp;&esp;事实上,花银子跑官都是吏部多年的惯例了。换在太和帝在世在位的时候,这等事众人都不稀得拿来闲谈。
&esp;&esp;当官不谋财不捞好处,那还做什么官?捞到银子的同时,能把差事也做了,那就是一等一的能臣了。不给好处只让推磨,这怎么可能?
&esp;&esp;自从姜韶华坐了龙椅,这官场的规矩就要好生改一改了。
&esp;&esp;万郎中人头落地,已经充分表露出女帝陛下涤荡官场风气的强硬姿态。蒋员外郎被调任内务府,可见在女帝陛下面前,太皇太后的颜面也得打折扣。
&esp;&esp;“皇上打算何时动吏部?”陈长史沉声问道。
&esp;&esp;姜韶华目中闪过凉意:“暂且容张尚书猖獗一段时日。朕先整顿户部兵部。”
&esp;&esp;吏部烂了这么多年,要想彻底扭转吏治,绝非易事。
&esp;&esp;先掌控户部兵部,有钱有兵在手,天下何事不能平?
&esp;&esp;第696章 噩耗
&esp;&esp;姜韶华的性情脾气,陈长史最熟悉。
&esp;&esp;像纪尚书这样,被时时敲打警告,这是因为天子还肯用他。兵部丁侍郎手段略显温软,天子便要扶一扶丁侍郎,助他在兵部立足站稳树立威信。
&esp;&esp;至于张尚书,不低头不改变私下小动作频频,姜韶华反倒一时不会动吏部。
&esp;&esp;不动则已,要动就天翻地覆。
&esp;&esp;“曹御史这一笔,且先记下。”姜韶华吩咐马耀宗:“你在吏部当差,不用做太多,将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都记下便可。等日后,朕一并算账。”
&esp;&esp;马耀宗肃容领命。
&esp;&esp;君臣正在议事,秦虎面色凝重地进殿禀报:“皇上,杨审理传了消息来,武安郡王父子二人在回到武安郡的途中,遇到了一伙来路不明的盗匪。被盗匪害了性命,身首异处,死状凄惨,钱财都被抢之一空。”
&esp;&esp;陈长史一惊,迅速看向天子。
&esp;&esp;宋渊眉头也拧了起来,沉声道:“这是哪一路的盗匪,竟敢对武安郡王父子动手!”
&esp;&esp;陈瑾瑜想说什么,看一眼不动声色的姜韶华,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了。
&esp;&esp;姜韶华听到这样的噩耗,没有太大的反应,只吩咐道:“传朕旨意,令杨审理审查此案。”
&esp;&esp;当日天子派杨审理去查抄武安王府,该不是早有预料会有这么一出吧!不管是无意还是巧合,总之,擅长刑名断案的杨审理接手此案合情合理。
&esp;&esp;说起来,从武安郡送消息到京城,得大半个月。以杨审理的精明干练,这大半个月里应该已经将武安郡王被害一案查了个七七八八。
&esp;&esp;不过,该有的程序还是要有的。
&esp;&esp;陈瑾瑜接了口谕,去请王中书令拟旨,并将圣旨发往武安郡。
&esp;&esp;王瑾听闻武安郡王惨死的噩耗,心情很是复杂,面上却稳得住。领了皇命后,迅速办妥差事。
&esp;&esp;与此同时,武安郡王遇害的噩耗,飞一般地在宫中内外传开了。
&esp;&esp;据说李太后长叹了一声,感叹姜氏男子短命。
&esp;&esp;在寝宫里养病的范贵太妃,听到这一噩耗吓得魂不附体,当日就发了高烧,还说了一通胡话。到底说了什么,伺候范贵太妃的宫人根本不敢学话。
&esp;&esp;景阳宫里的郑太皇太后,听了噩耗后也叹了一声,对赵公公道:“武安郡那里偏僻,山林又多,有些盗匪不足为奇。可惜了武安郡王父子两个,就这么命丧黄泉了。”
&esp;&esp;赵公公一脸哀戚地附和:“确实可惜。谁能想到走了一千多里路都平片安
↑返回顶部↑